部内新闻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部内新闻
多元协同提效 柔性解纷暖心
时间:2025-07-25 09-40-19
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。近年来,湖北省荆门市人社部门坚持预防在前、调解优先,持续创优调解仲裁“千万服务”,通过强化“党建引领凝聚力、多元共治向心力、协商协调亲和力”,探索出一条兼具力度与温度的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路径。
党建引领延伸“红色服务”
“社区有了调解服务站,劳动纠纷在‘家门口’就能解决。普法宣讲还帮助企业和商户规范了用工行为,社区更和谐了。”荆门市团结社区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。
团结社区地处繁华商圈,市场主体密集,劳动争议时有发生。前不久,社区网格员小王向荆门市仲裁院反映,居民张某与某酒店发生劳动争议。荆门市仲裁院迅速响应,调解员李琼依托社区党员、网格员熟悉实际情况的优势,运用自身专业调解能力,当天就在社区妥善化解了这起纠纷。
这正是荆门市人社部门以党建引领基层劳动关系治理的生动缩影。荆门市仲裁院成立青年党员先锋服务队,推动维权服务向劳动者“家门口”延伸。仲裁院通过与企业、社区开展联学联建活动,畅通党员、社区网格员与仲裁员沟通联络机制,发挥群防群治“前哨”作用。同时,积极组织劳动用工风险防范专题培训,开展“流动庭审”,打造“调解仲裁流动服务窗口”,让劳动维权更加便捷高效。
联调联处提升解纷效能
近日,在荆门市仲裁院调解室内,劳动者周某与所在企业因工伤赔偿金额争执不下。面对僵持局面,仲裁院迅速启动“调解员+律师+劳动保障监察员”联调模式。多方协同释法明理,经反复协商,促成双方达成和解,企业当天就向周某支付了赔偿金。
这起劳动争议案件的高效解决,得益于荆门市人社部门着力构建“内循环、外联通”的联动办案机制。
在畅通“内循环”方面,荆门市人社部门打造“一站式”解纷枢纽,一窗集成接待咨询、分类转办、业务经办等环节,实现“一人在岗、事项通办”。同时,打包“劳动维权一件事”,整合法律援助、调解仲裁、劳动监察、社保工伤等功能区,吸纳律师入驻仲裁院调解中心。对于复杂案件,组织律师、调解员、劳动保障监察员齐上阵,结合执法调查与调解仲裁,“一揽子”会商调处,提升纠纷处置质效。
在“外联通”方面,荆门市着力构建“裁调审”衔接机制,深化“人社+工会+法院+N”联动。该市出台人社部门与法院协调联动相关政策文件,建立“人社+工会”裁调对接工作室。对复杂疑难案件,人社部门前期与工会、法院集中会商研讨,统一处置标准。通过“裁调衔接”“快调速裁”等机制,为纠纷化解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柔性化解传递法治温度
“埋了一个多月的心结,今天终于解开了!”拿到被拖欠的经济补偿金后,劳动者罗某握着调解员小左的手激动地说。
前不久,罗某因所在化妆品公司拖欠工资而离职,并就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提出劳动仲裁申请。初次调解,双方情绪激动。面对这种情况,调解员小左化身“情绪消防员”。“人生如茶,沉浮坦然,以和为贵。”小左为双方各递上一杯清茶,以茶为喻,引导双方平心静气地进行协商。经过耐心疏导、法理剖析,企业当场向罗某支付了经济补偿金,案件实现“当日立案、当日调解、当日履行”。
调解的是案情,调顺的是民心。荆门市仲裁院坚持依法维权与柔性疏导并重,探索“文化+调解”模式,融“法、理、情”于一体,有效破解“案结事未了、心结难纾”难题。
在调解过程中,调解员巧妙融入象山先生陆九渊的“正人心”理念。在援引法条上,规范“仲言仲语”,普法说理,不偏不倚;在情感上,厚植“如我在诉”的同理心,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;在调解技巧上,注重“双向看见”,既理解申请人的“委屈”,也体察用人单位的“不易”。以“审案情更审内心、化纠纷更化困境、求和睦更求和谐”的态度,架起“真心听诉求、耐心稳情绪、细心重疏导、公心解纷争、暖心送帮扶”的“五心调和”桥梁,既解“法结”,又化“心结”。
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‘致广大’的社会治理课题,亦是‘尽精微’的民生实践。我们既要有法理融会的‘硬本领’,也要有‘五心调和’的“软智慧”,以柔性调解为劳动维权提质增温,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位劳动者。”荆门市仲裁院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责任编辑:邓小栗